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论述摘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并把巡视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对巡视工作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就巡视巡察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巡视工作深化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全面准确理解贯彻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巡视工作规律、推动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编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
1.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力度。要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2.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要深化政治巡视,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党的全面领导,在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加强对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3.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要扎紧制度的篱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6月29日)
4.要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督促掌握公权力的部门、组织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严格职责权限,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要盯紧公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增强监督实效。要把日常监督和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结合起来,加强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整改抓不好的要严肃问责。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12月13日)
5.协调机制要跟上。要强化对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领导,对内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统筹协调,对外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要旗帜鲜明支持纪委监委行使职权,为其履行职责创造有利条件。要及时研究解决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使反腐败工作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更加协同高效。纪检监察机构要发挥合署办公优势,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协调衔接,推动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把权力置于严密监督之下。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12月13日)
6.强化主体责任,完善监督体系。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高质量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发挥派驻机构职能作用。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书记要强化政治担当、履行主体责任,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六是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做深做实做细市县巡察和纪委监委日常监督,在实践中拓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将问题一个一个解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月11日)
7.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
8.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继续健全制度、完善体系,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把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等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20年1月13日)
9.要全面贯彻巡视方针,落实政治巡视要求。保持巡视战略定力,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始终把发现问题作为巡视的主要任务,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巡视的落脚点。要紧扣党组(党委)职能责任,强化政治监督,既要扎实推进全覆盖,又要突出阶段重点,不搞平均用力。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权力运行的监督,对权力较大、风险较多的地方和领域,有重大问题反映的,可以随时安排巡视,打破轮次限制,更加机动灵活,巡视过了还可以杀“回马枪”,增强巡视震慑力和实效性。
巡视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时要严肃鲜明,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把整改责任压给党组(党委)特别是书记。各级组织部门都要将整改落实情况作为班子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制度约束。要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对那些在岗位上不起作用甚至起坏作用的领导干部,坚决及时加以调整。对巡视反映的问题线索,要逐一核实,需要重点了解关注的人,情况要水落石出,没有事情就了结,有事就查处。特别是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反映的情况都要搞清楚,做到零容忍、严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及时跟上,把督促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盯紧盯实、对账销号,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要揪出典型严肃问责,不能让他们蒙混过关。
要推进巡视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增强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巡视制度优势和纽带作用,打通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贯通渠道,完善巡视与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等监督的协作机制,探索建立巡视与财政、统计等职能部门的配合机制,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
要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加强指导督导。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扎实做好对省区市巡视工作的指导督导和对中央单位巡视工作的分类指导,促进巡视质量整体提升。
要加强巡视工作规范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巡视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队伍的准入要严格,队伍的素质、专业性也要把住。要完善巡视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规则,规范工作流程,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巡视。加强巡视工作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规范化。加强巡视队伍建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着力打造思诚干净担当的巡视队伍。
——《关于二〇一九年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的讲话》(2020年1月16日)
10.党中央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不是摆样子的,就是要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巡视就是“门诊”,诊断出来有“病”就采取措施。
巡视发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不能放过,必须在整改落实上较真碰硬。领导干部要习惯于被批评、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只有这样,巡视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巡视发现问题一定要找准,找出来之后必须解决。要突出整改实效,建立一整套机制和措施来促进整改,要检验、验收,对那些屡教不改、不认真整改的,一定要严肃问责。相关方面都要把自己摆进去,主动认领责任,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情况要向中央报账。党组(党委)特别是书记要担起主体责任,把抓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突出重点,一件一件抓,一件一件改,用整改的行动和效果体现“两个维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要把督促整改作为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有力抓手,对巡视反映的问题和线索,该查的查,该提醒的提醒,该督促的督促,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中央组织部要把解决巡视发现的问题与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考核评价使用结合起来,对不担当、不作为、不适应的干部及时调整。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苗头性问题的,要多做工作,扯扯袖子、咬咬耳朵,该谈话的谈话,该批评的批评,促使他们改正。有的精神状态不适应、能力不适应,或者班子结构失调,要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该调整的调整。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时的讲话》(2020年8月31日)
11.紧紧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和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重大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21年1月22日)
12.要坚持政治定位,与时俱进深化政治巡视。要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紧扣党委(党组)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加强政治监督。重点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重大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要抓紧做好巡视反馈工作,督促有关党委(党组)把抓好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特别是书记要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整改要与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展地方党委换届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用好巡视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担起整改监督责任,对敷衍整改、整改不力、虚假整改的,要严肃问责。整改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也要严肃问责。
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化上下联动、贯通融合。要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惠民富民政策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巡视与纪检监察监督统筹衔接,与其他监督协同配合,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
要坚持依规依纪依法,提高巡视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要加强巡视队伍政治建设,严格内部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巡视制度体系,规范巡视权力运行,把依规依纪依法要求贯穿巡视工作全过程。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六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关于二〇二〇年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的讲话》(2021年1月28日)
13.巡视不是把问题找出来就完事,要起到利剑作用,形成震慑,切实解决问题,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政治巡视发现的问题,必须从政治上解决。要坚持全面整改、突出重点,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要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盯住不放,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包括上次巡视整改不到位的,也要一并解决,不能放过去。要严肃反馈巡视意见,把整改主体责任压给党委特别是书记。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时的讲话》(2021年8月31日)
14.要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使各项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各级党委(党组)要履行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突出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监督专责机关作用,协助党委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探索深化贯通协同的有效路径。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22年1月18日)
15.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16.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委(党组)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要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做实专责监督,搭建监督平台,织密监督网络,协助党委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要把巡视利剑磨得更光更亮,勇于亮剑,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在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1月9日)
-
上一篇
-
下一篇